• <nav id="4e4ki"><nav id="4e4ki"></nav></nav>
  • <nav id="4e4ki"><tt id="4e4ki"></tt></nav>
  • <menu id="4e4ki"></menu>
    返回主頁

    英特爾預測未來半數醫療不必去醫院

    信息技術的飛躍發展,正逐步重塑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

    8月20日,在“2015中國醫院大會”上,英特爾醫療與生命科學事業部亞太區總經理俞毅博士用“重構”一詞,來形容信息化對醫療行業的影響力。

    俞毅指出,信息技術的裂變式發展正在顛覆傳統診療模式,將醫療重構為更個體化、去中心化、協同度更高的新模式。

    更快的計算速度,更大的儲存容量,更快速的網絡,更小的物理尺寸,更強大、更智能的軟件,更低的價格,信息技術這樣裂變式、全方位的發展為重構醫療創造了條件。

    技術讓醫療服務脫離面對面

    物聯網、生物傳感、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使得醫療服務得到更好地延伸。

    如今,醫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場所訪問病人的電子醫療數據,實時跟蹤病人體征的變化,更快速的醫療數據分析還能幫助醫生提供遠程咨詢及醫療服務,真正脫離了“面對面”。

    據了解,目前醫學影像檔案年均增長達到20%-40%,80%醫療數據屬于非結構化(影像、視頻、電子郵件等),美國提供遠程醫療服務的醫生數量達到42.5萬……

    俞毅指出,信息技術的四大核心是社交、移動、數據分析、云計算。而移動技術、物聯網、可穿戴設備的發展,使醫療服務已不僅僅局限在面對面的體驗。

    “未來,‘分布式醫療服務模式’將實現跨地域、全流程、虛擬與實體有機結合,令醫患隨時溝通成為常態。”

    信息化時代催生醫療新模式

    信息化醫療,最喜聞樂見的莫過于患者本人。

    一項關于“消費者愿意采用何種方式進行夜間就診”的調查顯示,急診雖然仍然是夜間就診的首選,但視頻就診已高居第二(21%)。

    此外,患者最希望通過視頻方式請醫生開具處方補充藥(60%),避孕藥(42%),抗生素(41%),降壓藥(30%)。

    俞毅指出,傳統醫療模式與信息化時代的新模式有機融合,將帶來一場匯集醫療改革、支付政策變革、個性化醫療、管理效率與服務質量、隱私保護、宏觀政治經濟條件等方面的“大變革”,精準醫學、精準醫療與精準健康應運而生。

    要打破舊有醫療模式,關鍵是建立一個醫患雙方都滿意的嶄新行業。如何讓醫患雙方滿意?醫療重構的藍圖上應該要有三重對醫患有利的“畫筆”——精準醫療、社區醫療和協同醫療。

    醫療重構藍圖一

    2020年:精準醫療在一天內完成

    當下,醫療個體化僅僅是針對某些有共同疾病特征的人群,然而,這批有共同疾病特征的人也各有“特性”。

    所以,未來醫療將往深度個體化發展,從基于人群的治療方案發展到基于個體特性的治療方案,即所謂的“精準醫療”。

    全基因組測序就是了解個體疾病特征的一個重要手段。

    2001年,全基因組測序成本是1億美元,到2014年,成本已降到1千美元。

    基因組測序的成本不再是個體化醫療的瓶頸,但要對疾病相關基因及表型進行識別、臨床大數據的分析,所以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數據分享與分析是下一個將要克服的障礙。

    俞毅指出,英特爾希望通過高效的計算技術,助力精準醫療在2020年實現一天內完成(all in one day)的目標。

    醫療重構藍圖二

    10年后全球一半的醫療服務在院外發生

    好的醫療服務,患者趨之若鶩,強者恒強造成了今日優勢醫療資源集中化的局面。

    俞毅指出,技術重構各行各業是大趨勢,移動、社交、數據分析等技術的突破性進展將會把醫療服務從醫院帶到社區,逐步實現去中心化,更大程度地為患者服務。

    英特爾預測,只需10年的時間,全球范圍內50%的醫療服務將發生在醫療機構院墻之外。

    醫療重構藍圖三

    醫療高度協同 遠程醫療成倍增長

    優勢資源的高度利用,可顯著提高醫療水平,醫療高度協同是大勢所趨。

    與上述兩個藍圖不同,醫療高度協同將更快“圓夢”。俞毅指出,未來5年全球遠程醫療市場將成倍增長。

    市場調研機構IHS Technology一項數據指出,2013年-2018年,全球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將增長10倍。遠程醫療市場更會從2011年的116億美元增長到2016年的273億美元,使用遠程醫療的病人數量將從2013年的35萬增長到2018年的700萬。

    醫療往更高的協同度發展,健康管理與醫療服務的整合是必然趨勢。

    接下來,健康管理設備和傳感器將愈發受到重視,數據開始相互操作和整合,數據存儲將往更便宜、可擴展方向發展,臨床與預測性數據分析技術將得到提高,合理的數據安全與授信機制將得到確立。

    您可能也感興趣:
        陳肖鳴:掛號不用排隊只是智慧醫療的起步
        在家就能看醫生 國家政策推動家庭醫生發展
        龍目恒:鼻咽癌的癥狀和預防
    責任編輯:錢斯豪
    標簽: 醫療服務
    丰满美女侵犯中文字幕
  • <nav id="4e4ki"><nav id="4e4ki"></nav></nav>
  • <nav id="4e4ki"><tt id="4e4ki"></tt></nav>
  • <menu id="4e4k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