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巖:解讀“十三五”醫療衛生
8月20日,在2015年中國醫院大會現場,國家衛生計生委規劃與信息司司長侯巖圍繞“十三五”醫療衛生服務熱點作了相關的主題報告,同時為與會者介紹新醫改以來中國衛生事業的發展情況。
國家衛生計生委規劃與信息司司長侯巖
在2015中國醫院大會上解讀醫療衛生“十三五”
醫療新常態 五個特點需辨清
“十三五”的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國。會上,侯巖針對“十三五”期間的五個特點進行解讀。
一、優質資源短缺,結構布局不合理
現在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期,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與醫療衛生服務供給約束之間的矛盾。而未來五年群眾醫療服務需求總量將維持較高水平,預計到2020年,居民年平均就診次數將達5.5-6次,年住院率將達到14%-16%。如何完成“十三五”目標,五年之內該如何改善,這也是焦點所在。
二、醫療服務水平和效率如何提高?
侯巖指出,要適應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能僅僅依賴高投入,要更加突出體制機制的改革,轉變簡單的規模擴張發展模式,在注重整體式優化和結構調整中提高服務水平和效率。
三、多重健康問題疊加
中國慢性病、傳染病的雙重負擔日益加重。數據顯示,慢性病所導致的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比例達到了86.6%,同時傳統傳染病形勢依然嚴峻,新發傳染病威脅又不容忽視。
四、醫改進入攻堅時期
侯巖表示,公立醫院改革還有很多問題,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需要進一步破題。醫療保障的公平性和專業化水平亟待進一步提升,藥品生產流通秩序規范的問題仍然比較嚴重。也是在這個時期,改革也將加速。
五、醫藥科技創新其倒逼醫藥改革
近年來,一些關鍵技術和重大創舉不斷突破,新興信息技術快速發展,都會為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跨上一個新臺階提供更有力的技術支撐。同時,它們也會倒逼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服務模式創新。
強化基層 未來將加快推進信息平臺建設
侯巖表示,盡管“十三五”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涉及方方面面,但不可能解決衛生改革發展的所有問題。
它聚焦于四個問題:辦什么?辦在哪兒?辦多少?辦多大?重點研究三個關系:政府與市場、中央與地方、各級各類醫療服務體系之間。同時,侯巖表示,“十三五”也將重點推進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快建立分級診療體系
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三個1工程”,也就是每個家庭擁有1名合格的家庭醫生,每個居民擁有1份動態管理的電子健康檔案,每個居民擁有1張服務功能完善的健康卡。
以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慢性病為突破,建立??漆t生、全科醫師與健康管理人員相結合的團隊,擴大區域醫療中心技術輻射范圍,提升基層承接多發病、常見病和康復治療的服務能力,逐步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
二、功能整合與分工協作之“防治結合”
專業公共衛生機構要對公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社會辦醫院開展公共衛生服務加強指導、培訓和考核,建立信息共享與互聯互通等協作機制。
進一步明確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機構的職責。綜合性醫院以及相關??漆t院要依托相關科室,與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密切合作,承擔轄區一定的公共衛生任務和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業務指導。
三、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
實施“e健康”工程(互聯網+健康醫療)。
促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與健康服務的深度融合,推動醫療健康大數據和健康醫療信息化新興業態有序發展,推薦遠程醫療建設。實施各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工程,加快互聯互通,實現醫療、醫保、醫藥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
您可能也感興趣:醫院也要升級換代 優化服務是關鍵
黃潔夫:新醫改背景下,大型公立醫院處境堪憂
醫院重要行規發布